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现场教学会暨南上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集体备课会举行

发布者: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05-31浏览次数:10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教育部最新会议精神,531日下午,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奉贤区教育学院主办,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协办,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张世杨名师工作室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现场教学会暨南上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集体备课会,在四附中多功能厅举行。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校长周秀丽,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治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贇,奉贤区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员张世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育课程教学研究专家何玉海,以及张世杨名师工作室成员,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附属中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代表等参加活动。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党总支常务副书记李宇靖主持活动。

周秀丽致欢迎辞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区校联手、大中小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有助于发挥思政课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

在设计分享交流环节,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要教学内容,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曹清逸从《中国梦,我的梦》的故事角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李马燕从《几代人的中国梦》的历史角度、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徐梦迪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角度、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晓静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角度,分享了各自围绕学生思想、心理及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面向大中小不同学段的学生,所制定的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她们注重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来组织课堂实践,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方面给予了大家很好的启发。

作为未来的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们会设想自己将来踏上讲台后的情景,在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难题。在随后的微论坛环节,周治华、周贇和四位作分享交流的教师,与现场观摩的学生观众们就“如何创设情景导入教学?”“如何把握启发式教学的时效度?”等问题展开互动,答疑解惑。

最后,张世杨、何玉海分别为本次活动作专家点评。张世杨详细解读了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和方法,认为各学段都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不同阶段采用怎样的方式才最有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所在。归根结底,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育人规律,做到有机制、有保障、有主题、有抓手,优化设计、循序渐进、有序展开。何玉海深入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的深刻内涵,认为实现中国梦重中之重是要厘清梦想、中国梦和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中国梦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引导各学段学生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与人民同向同行,实现在灵魂深处的真实变化,培根铸魂,塑造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集体备课会后,与会专家和各单位代表还开展了南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建设研讨会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调研会,共同探讨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大思政课”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

下一步,奉贤区教育学院、海湾大中小院校将以本次备课会为起点,将有效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数字赋能为支撑,进一步探索和落实“备课会、研讨会、磨课会、展示会”四位一体的跟进机制和举措,着力破解大中小学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瓶颈短板,努力构建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为南上海教育探索和推进首批“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以此作为检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效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