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领航,筑梦前行----海上讲堂(人文)第一期 《三读红楼梦》

发布者:校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3-04浏览次数:11

34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海上讲堂”人文系列讲座正式拉开帷幕。首期活动特邀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詹丹,以《三读红楼梦》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学魅力的精彩讲座。

    詹丹从整体到细节解读经典,以“三读”为脉络,系统阐述了研读《红楼梦》的方法:一是“读下去”——整体把握。通过林黛玉等核心人物的多回目形象演变,分析人物性格的动态发展与命运轨迹。解析《红楼梦》人物结构化体系,揭示“情与礼”的排列规则与对照关系,强调角色间“上下层投射呼应”的匠心设计。二是“读进去”——文本细品结合具体情节,如“惜春戏语剃头”“刘姥姥感叹礼数”等片段,剖析曹雪芹笔下的社会风貌与人性百态。三是“读出去”——主体反思。从英莲的悲剧命运切入,联系鲁迅对《红楼梦》语境的论述,启发听众思考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

詹丹特别指出,《红楼梦》不仅是文学巅峰,更是一座教育富矿。他以“大观园题匾额”为例(“翼然”“泻玉”“沁芳”之争),解读经典如何贯通语文素养与创新思维,并呼吁师生在阅读中“移用、化用、独创”,实现从应试到素养的跨越。

讲座尾声,詹丹教授鼓励学生以多元视角深入经典。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围绕“人物命运是否宿命”“现代视角下的红楼女性”等话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随后詹教授赠书鼓励。

最后,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朱银辉发表致辞。他高度肯定了《红楼梦》经典阅读对于文化传承和生命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对同学们提出了要求。他希望同学们做经典的“深读者”, 以詹教授的方法为指引,摒弃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和作者、书中人物共鸣;做生活的“思考者”,让经典的力量映照现实,成为指引成长的明灯;做文化的“传承者”,同学们不仅要读红楼故事,更要破解出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在阅读中建立文化自信,将这份文化基因转化为创新表达的源泉。   

作为“海上讲堂(人文)”首讲,本次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研读经典的创新路径,更彰显了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生命力。未来,系列讲座将持续聚焦人文经典,助力学子在思辨与感悟中成长。


附学生感言: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之一,其文学研究价值和社会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詹老师的讲座引导我们去反复阅读和思考,引发对研究红学的兴趣。在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学习《红楼梦》中教给我们的人情世故,看透人性的复杂面,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也有机会跟詹丹老师一样去探索打开红楼背后的钥匙。

高二2班  李悠然


詹教授的解读之一就是人物的全景式理解(以林黛玉为例)。这种跳读的方法,以一个人物的情节故事去读红楼梦会有趣得多,系统得多。以前我并没有感觉到红楼梦的有趣,但在詹教授的解读下,激发了我想去看《红楼梦》的兴趣。詹教授说自己看过一本名为《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书,提到阅读最根本的就是要翻完一本书,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高二2班 关佳怡


讲座中,詹丹教授讨论了《红楼梦》不同命名方式的艺术效果,让我深刻意识到《红楼梦》中处处皆学问,启示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借鉴。他对书中角色对话的分析更是让我领略曹雪芹笔墨的精妙,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语气不仅符合自身的身份,性格还暗藏隐喻草蛇灰浅,伏脉千里。此次讲座为我打开了深入解读《红楼梦》的大门,我愿再捧起这部巨著细细品味其中的人生百态与文学魅力。

高二3班 王祖炫


听着詹丹教授的讲座,我仿佛跟随一位资深的文学向导,踏入了《红楼梦》这座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学盛宴,收获了对这部经典名著更为深刻且多元的感悟。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这部文学经典,更让我思考了阅读的本质意义。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解读,更是一次关于阅读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启迪。《红楼梦》就像一面镜子,每一次的重读都会映照出不同的我们以及所处时代的影子。

高二3班 吴张妮


詹丹教授的讲座《三读红楼梦》像一把精巧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大观园的层层门扉。在重读中,我们发现了《红楼梦》的未完成性,打破了我们对《红楼梦》的固有认知,让我们看到这部作品不是一座封闭的纪念碑,而是一条流动的河流,在时光中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我也就此明白了,《红楼梦》是有张力的,读经典还要进行主体反思,学会比较这样才能不封闭我们的思维,打开无限可能。

高二1班 杨思祺


论中国名著,穿越历史长河,璀璨如星辰。在我心中,名著之巅非《红楼梦》莫属。这部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引发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詹教授的讲座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对林黛玉每一回出场时的人物形象进行的细致讲解。初到贾府的林黛玉显得柔弱多病、惹人怜爱,言行谨慎;随着情节的推进,她的尖酸刻薄与八面玲珑逐渐显露,复杂的人物对话使她的形象愈发饱满。

高二1班 赵  梦


詹丹教授强调了通读的必要性。通过通读,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避免碎片化的阅读体验。他在讲座中举例的《临江仙》一词,更将曹雪芹的文化底蕴体现得淋漓尽致,为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讲座之后,“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不再晦涩难懂,而是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这本经典的魅力,感受到了“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自信豪放。

高二1班 项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