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受邀于我校 “海上讲堂”举办题为《从 < 红楼梦 > 之 “金玉良缘” 看改编的困境与突破》的专题讲座。活动吸引了本校师生以及在校实习的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世承班学生共同参与,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
活动伊始,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朱银辉代表学校为詹丹教授颁发 “海上讲堂特邀专家” 聘书。朱银辉认为詹丹教授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其深厚的学术积淀与生动的讲授风格深受师生喜爱。此次聘任旨在深化校际合作,助力我校人文教育发展。现场掌声雷动,师生们对詹教授的加入充满期待。
证书颁发后,学生代表手捧鲜花登台,向詹丹教授致以诚挚谢意。詹教授接过鲜花,幽默回应:“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海上讲堂’,但同学们的掌声和鲜花让我倍感新鲜!” 轻松的开场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讲座中,詹丹教授以《红楼梦》的影视改编为核心,结合经典案例剖析了文学经典重构的困境与创新。他提出“阐释性改编” 与“对话式改编” 两大立场,强调改编需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兼顾艺术形式的创新与逻辑自洽。詹教授对改编经典案例信手拈来,评价弥足珍贵。他指出越剧《红楼梦》和 87 版电视剧改编成功的原因,并犀利指出其他改编版本中 “林黛玉手臂滚圆” 等细节疏漏,直指改编失当之处,并总结了《红楼梦》改编的四大挑战 —— 内容驳杂、人物独特、情节淡化、结局争议。他以 “送宫花” 片段为例,对比原著与电影版逻辑矛盾,强调 “改编的底线是逻辑自洽”。
讲座尾声,詹丹教授与学生展开热烈互动。学生就 “林黛玉形象塑造”“虚实结合的阅读困惑”“改编标准” 等提问,詹教授逐一解答,金句频出:“陈晓旭未必完美贴合林黛玉,但她的气质让观众相信角色存在”“命定论是曹雪芹的无奈,但我们要以批判思维打破桎梏”。
三名参与互动的学生获赠詹教授亲笔签名著作并合影留念,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最后,朱银辉总结致辞。他高度评价詹丹教授的讲座 “既有学术深度,又具现实启发性”,并呼吁师生以三个身份传承经典:沉浸文本,做细品字里行间的文学魅力的深读者;做以经典智慧化解现实困惑的思考者;做坚守文化自信,激活经典的时代生命力的传承者。
朱银辉特别提及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片段中 “一个‘么’字卖足关子”,赞叹《红楼梦》细节之精妙,鼓励师生在传承中创新,让经典永葆生机。
讲座在持久掌声中落幕。本次讲座是 “海上讲堂”(人文) 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未来我校将继续邀请名家开讲,搭建思想碰撞的学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