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优质创建】课堂教学丨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承办区高中生物学教研活动

发布者:吴赟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10

520日下午,由奉贤区生物学教研员武宜燕老师组织,以“双新背景下高中生物学‘三线合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区高中生物学教研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成功举行。活动特邀上海市金山区生物学教研员夏杰老师莅临指导,本区各兄弟学校的生物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此次教学研讨盛宴。

活动中,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邵佳凌老师率先带来《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教学展示课。邵老师以蓝色龙虾的变异现象创设情境,巧妙运用自制纸板教具,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同碱基的替换、缺失和插入对编码蛋白质的影响,并对比三者差异。随后,围绕“如何实现蓝色龙虾养殖”“分析其营养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条件和意义。整堂课兼具趣味性与逻辑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紧接着,奉贤中学任旭阳老师展示了《染色体变异会导致性状变化》一课。任老师以“如何获得三倍体‘申优28’粳稻”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借助染色体教具,将染色体组、多倍体等抽象知识直观呈现,助力学生理解。之后,任老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并探讨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这两种培育三倍体水稻方法的差异。课堂设计精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衔接紧密,是一堂经过精心打磨的优质课例。

授课环节结束后,邵佳凌老师和任旭阳老师分别阐述了各自的教学设计思路,二者均严格依据教材与课程标准,深度契合本次教研活动“三线合一”的主题。随后,各校教师踊跃发言,对这两节课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张玉芳老师以微报告的形式,分享了《“贯穿式”情境线设计策略的思考与实践》,为在场教师带来新的启发。

在总结环节,奉贤区教研员武宜燕老师围绕优化教学策略,对“三线合一”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深入探讨。她着重强调“贯穿式”情境线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倡导以情境线为载体、问题线为驱动、活动线为路径,最终实现概念构建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金山区教研员夏杰老师对两堂展示课进行了细致点评。他指出,邵佳凌老师的课精准解析教材,通过情境与思维双线贯穿,课堂中观察、理解、分析、评价等环节逻辑严密,教学效果显著;任旭阳老师的课堂以“如何获得三倍体‘申优28’粳稻”这一核心概念构建情境线,逻辑清晰,还借助物理建模突破思维难点。同时,夏老师针对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建议采用表格对比的形式归纳巩固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目标明确,为全区高中生物学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优质平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教学经验与启示。两位教研员期望展示课教师能够将教学实践转化为优秀教学案例,持续提升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共同为奉贤区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