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下午,奉贤区高一语文教研活动在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任务驱动・技术赋能”为主题,聚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区内多所高中的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研讨两节公开课,深入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新路径。
第一节课由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黄琼老师执教,课题为《从宝钗黛玉共用判词说起》。黄老师以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文本细节、人物关系及创作意图等多维度分析钗黛形象的“一体两面”。通过对比宝钗与黛玉的肖像描写、性格特质及命运隐喻,学生逐步领悟曹雪芹 “幻笔”下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悲剧性。课堂中,黄老师巧妙引入“阴阳” 哲学概念,激发学生思辨,并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文本,展现了深度阅读对提升学生文学鉴赏力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课由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庄媛媛老师执教,课题为《聚焦回目功能,探究叙事艺术》。庄老师以《红楼梦》回目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王熙凤相关章回(如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府” 等),探究回目中的评价性语言如何暗示人物命运走向。课堂中,庄老师借助 AI 技术快速提取回目关键词,并设计“人物命运坐标轴”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叙事艺术的精妙。同时,她强调“回目虽提纲挈领,但文本细读仍是核心”,引导学生回归原著,深化对人物多样性的理解。
两位老师说课之后,与会教师围绕两节课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黄老师的课堂以 “小切口” 撬动 “大主题”,通过判词串联人物命运,展现了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力;庄老师的课则以回目为抓手,结合技术工具,为长文本教学提供了可迁移的策略范例。
针对《红楼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 “学生畏难”“文本深广” 等问题,老师们提出以下建议:
设计主问题链,如 “判词能否反映人物全貌”“回目如何服务主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索;合理运用 AI 工具辅助文本梳理,但需避免技术喧宾夺主,确保阅读回归本质;针对不同学情,灵活选择切入点(如判词、情节、人物关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活动最后,教研员贾冬梅老师对 “任务” 这一主题关键词进行了辨析,指出其复杂性、开放性和成果性等特征,肯定了两节课的价值,同时提出建议:《红楼梦》教学应立足 “文本解读力” 与 “教学设计力” 双轨并进,既要深挖经典内涵,又需创新形式,将 “任务驱动” 与 “技术赋能” 有机融合。她表示,未来奉贤区语文教研将继续探索整本书阅读的多元路径,助力学生从 “被动接受” 转向 “主动建构”,在经典阅读中提升核心素养。
本次教研活动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一线教师搭建了交流共进的平台。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经典阅读教学将为学校新优质高中创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